孔子是哪个朝代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?内容如下:
Generating answers for you...
{"web_search_results":[{"title":"孔子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","snippets":["孔子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 \n 孔子 \n \n \n \n 孔子 孔子聖蹟圖( 明 · 仇英 ) 出生 孔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( 魯襄公 廿二年) 魯國 陬邑 (今 山东 曲阜市 南辛镇 ) 逝世 公元前479年3月4日( 魯哀公 十六年)( 享壽 71岁157天) 魯國 \n时代 春秋时代 地区 中國 学派 儒學 主要领域 倫理學 、 社會哲學 著名思想 儒學 \n受影响于 周代思想、曾於魯國貴族季孫氏門下做文書、委吏和乘田等小吏。 影响于 众多 東方哲學家 孔子 汉语名称 繁体字 孔子 简化字 孔子 标音 官话 ( 現代標準漢語 ) - 汉语拼音 Kǒngzǐ - 威妥瑪拼音 K'ung3-tzu3 - 注音符號 ㄎㄨㄥˇㄗˇ 其他官话 - 南京官话 拼音 Kong3-zy3 越南语名称 越南语 Khổng tử 儒字 孔子 朝鲜语名稱 諺文 공자 汉字 孔子 标音 - 文观部式 gong ja 日语名称 汉字 孔子 标音 - 假名 こうし - 日语罗马字 Kōshi 英语名称 英语 Confucius 孔丘 (前551年9月28日 [註 1] [1] —前479年4月11日 [2] ), 子 姓 , 孔 氏 , 名 丘 [註 2] , 字 仲尼 ,後代敬稱 孔子 或 孔夫子 ,生於 魯國 陬 zōu 邑(今 曲阜市 ),祖先为 宋国 貴族,即 殷商 遺族後代, 東周 春秋 末期 魯國 的 教育家 與 哲学家 ,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,離開魯國后周游列國十四年,最終 魯哀公 將其迎回魯國,賜封 國老 ,稱「尼父」。 孔子隨後開始編修《 春秋 》一書,是以無天子之名而行天子之事,號稱「素王」 [註 3] 。 孔子為 儒家 创始人兼主要代表人物,在 儒家四大聖人 之中被奉為「至聖」,其地位為儒家聖賢之中最高者。 [3] [4] [5] [6] 倡導 仁義禮智信 ,以其言爲主的言論彙編《 論語 》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,其思想對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社會和以及 海外華人分布圈 等地區皆有深远影响,此等地區也被稱爲 儒家文化圈 。 孔子逝世後,後人尊稱其為 至聖先師 、 萬世師表 ,並建 孔廟 以祭祀。 名號與稱呼 孔子在世時被譽為“天縱之聖”、“天之木鐸”,西漢時由 董仲舒 倡議, 汉武帝 施行“ 獨尊儒術 ”政策,后世统治者或 孔教 信徒陆续尊稱孔子為 聖人 、文聖、至聖 [註 4] 、至聖先師、大成至聖先師 [註 5] 、万世师表 [註 6] 。 道教称号:太極上真九疑主宰文昌皇人玄聖道君、東海廣桑山真君、闡猷大帝、興儒盛世天尊 [7] 。 在朝廷影響之下,孔子在民間地位亦愈加崇高,最後被 神格化 ,為智慧之神。 而一般對孔子的慣用敬稱為孔夫子, 英语 等西方语言中的Confucius则是“孔夫子”(Con-Fu-Ci)的 拉丁语 化。 生平经历 北京孔庙孔子像 孔子教学图 家系與出生 孔子為 魯國 人,遠祖是 殷商 王室 , 武王克殷 後,他的祖先分封到 宋國 。 其十六世祖是 殷商 帝乙 ,十五世祖為宋国第二任国君 宋公仲 ,十二世祖是 宋前閔公 ,十一世祖 弗父何 讓位 給弟 宋厲公 ,拜為宋國 上卿 。 七世祖 孔父嘉 是宋国 大夫 ,曾為 大司马 ,在宫廷内乱中被杀,孔父嘉子 木金父 避災逃到 鲁国 的 陬邑 定居,作 魯國 的 大夫 。 孔子的父親 叔梁纥 居于鲁昌平乡陬邑,為陬邑大夫。 叔梁紇與原配 施氏 連出九個女兒,他望子心切,於是續娶一 妾 ,得一子名 孟皮 ,卻腳有殘疾。 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妻,娶了十八岁的 颜徵在 [來源請求] ,由於婚姻不合禮制,被史書稱為 野合 ,約在 魯襄公 廿二年(公元前551年)生下 孔丘 。 顏徵在曾私下至 尼丘山 祭祀 尼丘山神 以求子,故取名丘,字仲尼。 儀容 孔子生而首上圩顶,而孔子,名“丘”,即是来源于此的说法 [8] 。 而 唐朝 司马贞 认为:“圩言乌。 顶音鼎。 圩顶言顶上窳也,故孔子顶如反宇。 反宇者,若屋宇之反,中低而四傍高也。 ”即孔子头顶中部有凹陷。 清朝 陈立 相信此说,“是孔子首形象邱,四方高,中下,故名丘焉。 ”史学家 钱穆 在《孔子传略》中也持此说。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(據 中國度量衡 條,周尺一尺約19.1公分,八寸為一尺,則孔子身高約186公分;戰國時期為一尺23.1公分,十寸為一尺,則孔子身高為221.76公分。 以春秋時期的魯尺應遵循周制而言,則《孔子世家》所載之九尺六寸,當為186公分。 )被後世稱為“長人”,這是孔子父親的遺傳。 據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曾記載:孟獻子曾稱讚孔子父親 叔梁紇 能力舉城門,說:「這就是《詩經》所說的『像老虎一樣有力氣』的人。 早年經歷 孔丘的父親叔梁纥在其三歲時便去世。 叔梁纥死後,颜氏移居 曲阜 阙里 ,将其抚养成人。 孔丘早年生活困苦,因此從事了多種工作。 但對於禮儀相關的事務特別有興趣,常将祭祀用的礼器(俎豆)摆设起来,练习行礼演礼,作为一种游戏 [9] 。 顏徵在於孔丘17岁时去世 [10] ,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,但顏氏生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丘。 为了打听父亲葬处,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(五父之衢),向路人打听。 顏徵在的邻居曼父之母,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,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 鲁国 东部的 防山 。 第二年,孔子在为母亲守丧时,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(飨士)。 孔子前往,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 阳虎 训斥并拒绝。 但后世学者多怀疑此事有伪 [11] 。 19歲时,孔丘为鲁国 贵族 季孙氏 做文书、委吏和乘田等小吏,管理仓储和 畜牧 。 娶 宋 人 亓官氏 為妻,第二年亓官氏生子 [12] 。 魯昭公 派人送 鲤魚 表示祝賀,该子便名为 孔鲤 ,字伯魚。 孔鲤先孔子而死 [13] ,有遗腹子 孔伋 ,字子思。 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, 颜由 ( 颜回 之父)、 曾点 ( 曾參 之父)、 冉耕 成為孔丘的第一批学生 [14] 。 鲁昭公十七年, 郯国 国君 郯子 访鲁 [15] 。 郯子博学多才,27岁的孔子慕名拜见。 韩愈 《 师说 》有语:“孔子师郯子。 ”孔子先后「問禮於 老聃 ,學鼓琴於 師襄子 ,訪樂於 萇弘 。 」 [16] 。 大约三十岁左右,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。 此后,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,他广收门徒,相传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二。 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,成为当时学术下移、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,故后人尊为“万世师表”及“至圣先师”。 適齊 三十五歲時,魯昭公被 魯國 掌權的 三桓 季孫氏 、 叔孫氏 、 孟孫氏 擊敗,逃到齊國,孔子便離開魯國到 齊國 ,為 高昭子 家臣。 孔子曾與齊太師談說音樂,聞習韶樂之盛美,三月不知肉味。 齊景公 問政於孔子,孔子說:「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 」齊景公說:「善哉! 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。 雖有粟,吾得而食諸? 」他日又問政於孔子,孔子說:「政在節財。 」景公想封孔子為 尼谿田 大夫,遭齊 相國 晏嬰 進言勸阻,晏嬰認為孔子會干擾齊國的文化。 後來得知有齊 大夫 欲害孔子,景公沒有辦法,只好辭退孔子,孔子則重回魯國,聚徒講學。 初仕魯國 小说《 东周列国志 》插画:会夹谷孔子却齐 鲁定公 九年,51岁的孔子仕鲁,初为中都宰(中都为今 山东 汶上 县),一年后做季孫氏 司空 ,再升為魯國 大司寇 ,期間行攝相事。 鲁定公十年,鲁定公与 齐景公 会于 夹谷 ,孔子成功說服齐归还侵占鲁的 汶阳 等地。 [17] 鲁定公十三年,孔子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,策划实施“ 隳三都 ”的政治军事行动,希望能够削减三桓麾下的实力,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,再堕季孫氏之费,後因沒能圍攻孟孫氏的郕邑,功败垂成。"],"url":"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D%94%E5%AD%90"},{"title":"孔子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","snippets":["孔子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孔子 關於與「 孔子 」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頁,請見「 孔子 (消歧義) 」。 \n \n \n \n 孔子 孔子聖蹟圖( 明 · 仇英 ) 出生 孔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( 魯襄公 廿二年) 魯國 陬邑 (今 山東 曲阜市 南辛鎮 ) 逝世 公元前479年3月4日( 魯哀公 十六年)( 享壽 71歲157天) 魯國 \n時代 春秋時代 地區 中國 學派 儒學 主要領域 倫理學 、 社會哲學 著名思想 儒學 \n受影響於 周代思想、曾於魯國貴族季孫氏門下做文書、委吏和乘田等小吏。 影響於 眾多 東方哲學家 孔子 漢語名稱 正體字 孔子 簡化字 孔子 標音 官話 ( 現代標準漢語 ) - 漢語拼音 Kǒngzǐ - 威妥瑪拼音 K'ung3-tzu3 - 注音符號 ㄎㄨㄥˇㄗˇ 其他官話 - 南京官話 拼音 Kong3-zy3 越南語名稱 越南語 Khổng tử 儒字 孔子 韓語名稱 諺文 공자 漢字 孔子 標音 - 文觀部式 gong ja 日語名稱 漢字 孔子 標音 - 假名 こうし - 日語羅馬字 Kōshi 英語名稱 英語 Confucius 孔丘 (前551年9月28日 [註 1] [1] —前479年4月11日 [2] ), 子 姓 , 孔 氏 , 名 丘 [註 2] , 字 仲尼 ,後代敬稱 孔子 或 孔夫子 ,生於 魯國 陬 ㄗㄡ 邑(今 曲阜市 ),祖先為 宋國 貴族,即 殷商 遺族後代, 東周 春秋 末期 魯國 的 教育家 與 哲學家 ,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,離開魯國後週遊列國十四年,最終 魯哀公 將其迎回魯國,賜封 國老 ,稱「尼父」。 孔子隨後開始編修《 春秋 》一書,是以無天子之名而行天子之事,號稱「素王」 [註 3] 。 孔子為 儒家 創始人兼主要代表人物,在 儒家四大聖人 之中被奉為「至聖」,其地位為儒家聖賢之中最高者。 [3] [4] [5] [6] 倡導 仁義禮智信 ,以其言爲主的言論彙編《 論語 》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,其思想對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社會和以及 海外華人分布圈 等地區皆有深遠影響,此等地區也被稱爲 儒家文化圈 。 孔子逝世後,後人尊稱其為 至聖先師 、 萬世師表 ,並建 孔廟 以祭祀。 名號與稱呼 孔子在世時被譽為「天縱之聖」、「天之木鐸」,西漢時由 董仲舒 倡議, 漢武帝 施行「 獨尊儒術 」政策,後世統治者或 孔教 信徒陸續尊稱孔子為 聖人 、文聖、至聖 [註 4] 、至聖先師、大成至聖先師 [註 5] 、萬世師表 [註 6] 。 道教稱號:太極上真九疑主宰文昌皇人玄聖道君、東海廣桑山真君、闡猷大帝、興儒盛世天尊 [7] 。 在朝廷影響之下,孔子在民間地位亦愈加崇高,最後被 神格化 ,為智慧之神。 而一般對孔子的慣用敬稱為孔夫子, 英語 等西方語言中的Confucius則是「孔夫子」(Con-Fu-Ci)的 拉丁語 化。 生平經歷 北京孔廟孔子像 孔子教學圖 家系與出生 主條目: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和 孔子誕辰日 孔子為 魯國 人,遠祖是 殷商 王室 , 武王克殷 後,他的祖先分封到 宋國 。 其十六世祖是 殷商 帝乙 ,十五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 宋公仲 ,十二世祖是 宋前閔公 ,十一世祖 弗父何 讓位 給弟 宋厲公 ,拜為宋國 上卿 。 七世祖 孔父嘉 是宋國 大夫 ,曾為 大司馬 ,在宮廷內亂中被殺,孔父嘉子 木金父 避災逃到 魯國 的 陬邑 定居,作 魯國 的 大夫 。 孔子的父親 叔梁紇 居於魯昌平鄉陬邑,為陬邑大夫。 叔梁紇與原配 施氏 連出九個女兒,他望子心切,於是續娶一 妾 ,得一子名 孟皮 ,卻腳有殘疾。 叔梁紇在七十二歲時三度娶妻,娶了十八歲的 顏徵在 [來源請求] ,由於婚姻不合禮制,被史書稱為 野合 ,約在 魯襄公 廿二年(公元前551年)生下 孔丘 。 顏徵在曾私下至 尼丘山 祭祀 尼丘山神 以求子,故取名丘,字仲尼。 儀容 孔子生而首上圩頂,而孔子,名「丘」,即是來源於此的說法 [8] 。 而 唐朝 司馬貞 認為:「圩言烏。 頂音鼎。 圩頂言頂上窳也,故孔子頂如反宇。 反宇者,若屋宇之反,中低而四傍高也。 」即孔子頭頂中部有凹陷。 清朝 陳立 相信此說,「是孔子首形象邱,四方高,中下,故名丘焉。 」史學家 錢穆 在《孔子傳略》中也持此說。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(據 中國度量衡 條,周尺一尺約19.1公分,八寸為一尺,則孔子身高約186公分;戰國時期為一尺23.1公分,十寸為一尺,則孔子身高為221.76公分。 以春秋時期的魯尺應遵循周制而言,則《孔子世家》所載之九尺六寸,當為186公分。 )被後世稱為「長人」,這是孔子父親的遺傳。 據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曾記載:孟獻子曾稱讚孔子父親 叔梁紇 能力舉城門,說:「這就是《詩經》所說的『像老虎一樣有力氣』的人。 早年經歷 孔丘的父親叔梁紇在其三歲時便去世。 叔梁紇死後,顏氏移居 曲阜 闕里 ,將其撫養成人。 孔丘早年生活困苦,因此從事了多種工作。 但對於禮儀相關的事務特別有興趣,常將祭祀用的禮器(俎豆)擺設起來,練習行禮演禮,作為一種遊戲 [9] 。 顏徵在於孔丘17歲時去世 [10] ,孔子希望將父母合葬,但顏氏生前未將墓的所在地告訴孔丘。 為了打聽父親葬處,他將母親棺殯停於路口(五父之衢),向路人打聽。 顏徵在的鄰居曼父之母,告訴孔子叔梁紇的墓處,孔子這才將父母合葬於 魯國 東部的 防山 。 第二年,孔子在為母親守喪時,季孫氏宴請士一級的人(饗士)。 孔子前往,不想卻被季孫氏家臣 陽虎 訓斥並拒絕。 但後世學者多懷疑此事有偽 [11] 。 19歲時,孔丘為魯國 貴族 季孫氏 做文書、委吏和乘田等小吏,管理倉儲和 畜牧 。 娶 宋 人 亓官氏 為妻,第二年亓官氏生子 [12] 。 魯昭公 派人送 鯉魚 表示祝賀,該子便名為 孔鯉 ,字伯魚。 孔鯉先孔子而死 [13] ,有遺腹子 孔伋 ,字子思。 23歲時孔子開始在鄉間收徒講學, 顏由 ( 顏回 之父)、 曾點 ( 曾參 之父)、 冉耕 成為孔丘的第一批學生 [14] 。 魯昭公十七年, 郯國 國君 郯子 訪魯 [15] 。 郯子博學多才,27歲的孔子慕名拜見。 韓愈 《 師說 》有語:「孔子師郯子。 」孔子先後「問禮於 老聃 ,學鼓琴於 師襄子 ,訪樂於 萇弘 。 」 [16] 。 大約三十歲左右,最初的一些弟子來到孔子身邊。 此後,孔子一直從事教育事業,他廣收門徒,相傳弟子三千,賢人七十二。 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,成為當時學術下移、私人講學的先驅和代表,故後人尊為「萬世師表」及「至聖先師」。 適齊 三十五歲時,魯昭公被 魯國 掌權的 三桓 季孫氏 、 叔孫氏 、 孟孫氏 擊敗,逃到齊國,孔子便離開魯國到 齊國 ,為 高昭子 家臣。 孔子曾與齊太師談說音樂,聞習韶樂之盛美,三月不知肉味。 齊景公 問政於孔子,孔子說:「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 」齊景公說:「善哉! 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。 雖有粟,吾得而食諸? 」他日又問政於孔子,孔子說:「政在節財。 」景公想封孔子為 尼谿田 大夫,遭齊 相國 晏嬰 進言勸阻,晏嬰認為孔子會干擾齊國的文化。 後來得知有齊 大夫 欲害孔子,景公沒有辦法,只好辭退孔子,孔子則重回魯國,聚徒講學。 初仕魯國 小說《 東周列國志 》插畫:會夾谷孔子卻齊 魯定公 九年,51歲的孔子仕魯,初為中都宰(中都為今 山東 汶上 縣),一年後做季孫氏 司空 ,再升為魯國 大司寇 ,期間行攝相事。 魯定公十年,魯定公與 齊景公 會於 夾谷 ,孔子成功說服齊歸還侵占魯的 汶陽 等地。"],"url":"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AD%94%E5%AD%90"},{"title":"孔子是哪个朝代的人 世界十大名人之孔子介绍-趣历史网","snippets":["孔子是哪个朝代的: 孔子(前551-前479),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 名丘,字仲尼,鲁国人。 孔子生年一般按《 史记 ·孔子世家》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,而生月生日《史记》未记,按《谷梁传》所记“十月庚子孔子生”。 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。"],"url":"https://m.qulishi.com/news/201403/10882.html"},{"title":"孔子是什么朝代的 - 百度知道","snippets":["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―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)人,祖籍宋国栗邑(今河南夏邑),中国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。"],"url":"https://zhidao.baidu.com/question/23843998.html"},{"title":"孔子是哪个朝代的人 世界十大名人之孔子介绍-趣历史网","snippets":["孔子是哪个朝代的: 孔子(前551-前479),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 名丘,字仲尼,鲁国人。"],"data":{"Date":"2014-3-5 00:00:00"},"url":"https://www.qulishi.com/news/201403/10882.html"}],"question_answering_results":[{"title":"孔子是哪个朝代的人 世界十大名人之孔子介绍-趣历史网","snippets":["孔子是哪个朝代的: 孔子(前551-前479),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 名丘,字仲尼,鲁国人。 孔子生年一般按《 史记 ·孔子世家》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,而生月生日《史记》未记,按《谷梁传》所记“十月庚子孔子生”。 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。"],"url":"https://m.qulishi.com/news/201403/10882.html"}]}
Searching the web for: `孔子 朝代`
版权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,金品问答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,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。